当代诗人潘洗尘诗歌十年精选(2008—2017)(上)
作者简介:潘洗尘,当代诗人。
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作品曾被译为英、法、俄等多种文字,先后出版诗集、随笔集12部。
曾主编《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读诗——中国当代诗歌100首》、《诗探索丛书》、《生于六十年代——两岸诗选》、《生于六十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诗选》、《诗歌EMS•60首诗丛》、《读诗库》等书系。
曾任《星星》诗歌理论月刊、《诗探索•作品卷》、《中国诗人》等刊物执行主编、主编。2009年以来先后创办《诗歌EMS》周刊、《读诗》、《译诗》、《评诗》等多种诗歌刊物。
曾获《绿风》奔马奖、柔刚诗歌奖、《上海文学》奖、《诗潮》最受读者喜爱的诗歌年度金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2016年度十大好诗、2016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等多种诗歌奖项。
现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诗歌EMS》周刊、《读诗》、《译诗》、《评诗》主编,天问诗歌艺术节主席。
熄灭
一盏灯 从我的身后
照耀经年
我总是抱怨她的光亮
经常让我 无所适从
无处遁形
现在 她在我的身后
熄灭了 缓缓地熄灭
突然的黑 一下子将我抓紧
我惊惧地张大嘴巴
却发不出声
盐碱地
在北方 松嫩平原的腹部
大片大片的盐碱地
千百年来没生长过一季庄稼
连成片的艾草也没有
春天过后 一望无际的盐碱地
与生命有关的
只有散落的野花
和零星的羊只
但与那些肥田沃土相比
我更爱这平原里的荒漠
它们亘古不变 默默地生死
就像祖国 多余的部分
雪的谬论
这么久了 人们一直漠视
有关雪的许多谬论
现在 该我说了
在北方 雪其实是灰色的
与纯洁无关
尤其在城市 雪就是一种自然污染
它们习惯与灰尘纠缠在一起
腐烂成泥水 再腐烂城市的
每一条大街
每一个角落
如此简单的一个事实
却长久地不被人们正视
这到底是因为真理懒惰
还是谬论都披着美丽的外衣?
雪的虚伪
雪是虚伪的 它甚至不是一种
独立的物质
它必须依附于冷空气
因此 助纣为虐是它的本性
雪的虚伪 不仅仅是因为它
总是把自己伪装成很轻柔
很纯洁的样子
在北方 有时它也会和雨一起
从天而降 这时的雪是虚张声势的
它甚至还来不及落到地上就化了
这就是雪的本性
遇到水 它会变成水
遇到冰 它会凝成冰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
它甚至比寒冷更寒冷
除了溶于水 雪最大的天敌
是灿烂的阳光
虽然积雪也会羁绊春天的脚步
但春日的暖阳 终会让虚伪的雪
无处遁形
雪的残暴
关于雪的伪纯洁问题
我早已说过
现在 我要说说雪的残暴了
在北方 寒冷的故乡
雪不止下在冬天
更多的时候 雪
还会在深秋或初春造孽
此时的雪 在城市
它们会与灰尘同流合污
泥泞我们的生活
在乡村 它们会阻绝一切春芽的诞生
或在瑟瑟的秋风中 让苟延残喘的植物窒息
其目的之卑鄙 手段之残忍
令人发指
还有寒冷 会自然地让人心降温
在城市 公共汽车站牌下
会有更多的手 将别人推开
在乡村 惊慌失措的人们
都躲进了屋里 没有人注意
深夜里分娩的一头母猪
正对着11只被冻死的崽崽哭泣
一直以来 我如此固执地揭露
雪的肮脏与残暴
其实就是想让人们明白
真相有时越是简单
还原越不容易
悲伤笼罩大地
没有人 可以从这个斜光残照的黄昏里
走出来了
仅有的一滴泪水
已被太阳的余温蒸发
悲伤 正笼罩着整个大地
越来越重的黑 挤压着无尽的人流
一些无法辨别的声音传来
我只有悲伤地注视
脆弱的生命 和比生命
更脆弱的心
在这谎言如墨的世界 有谁
还肯为一时或一世的清白招魂
当悲伤笼罩着大地
又有谁 能在这面无血色的记忆里
绝处逢生
小城之恋
我初恋的四个女孩儿
都与这座小城有关
她们都比我只小一岁 却分别在
16岁
17岁
18岁
19岁
爱上我
她们是伙伴 且个个面容娇好
我想 那一定与家乡的那条大江有关
现在 她们当中有三个和我一样
早已离开小城多年
一个远在异国他乡 直到今天
还是我很亲很近的朋友
另两个据说各居中国南北
但与我却行同陌路 几十年杳无音信
唯一一个还留在小城的
却已注定要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了
今年春节 一个后来一直跟她要好的同学告诉我
她 在去年
死了
死了 怎么可以这么轻描淡!
这个消息 让我难过的整夜整夜无法入睡
几十年来 她鲜活的生命
怎么就从未划过我的记忆?
而让我更难过的 却是在她香消玉陨之后
我也许仅仅只能用这一个夜晚
来想念她
去年的窗前
逆光中的稻穗 她们
弯腰的姿态提醒我
此情此景不是往日重现
我 还一直坐在
去年的窗前
坐在去年的窗前 看过往的车辆
行驶在今年的秋天
我伸出一只手去 想摸一摸
被虚度的光阴
这时 电话响起
我的手 并没有触到时间
只是从去年伸过来
接了一个今年的电话
词语的魅力
朋友发来短信 简单的四个字
秋高气爽
我就知道 她的内心
发生了什么
秋高气爽 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所有的农作物 都在
伺机暴动 收割机没有履带
一样可以把稻穗碾碎
多少个日子 多少万物挣扎着
都抵不上这一个词的分量
形同虚设
我的人生 看上去风和日丽
就如同我卧室里的床
气度不凡
但十几年了
我却一直睡在沙发上
秋天的冷
秋天的冷 是骨头里的冷
尤其是一个又一个坏消息
还夹杂在冷风里
一个名字叫冰的朋友 竟然也扛不住
这秋天的冷
此时 朋友们的友情再暖
也花不开 他遍布体内的
一个癌细胞了
我轻轻地关门
但忧伤还是从门缝里涌出
这一刻我无法预知 拨出的钥匙
还有没有机会
再次打开自己的家门
白头到老
白头到老 仿佛话音还没落下
我们的头发
就白了
当初这样说时
谁会想到
老了 我们却只能和各自的白发
相依为命
距离产生距离
距离产生美 多么扯淡的逻辑
距离其实什么都不产生
——除了距离
我们
这些年我们絮絮叨叨地写诗
拼尽一生 连一张纸都没他妈写满
那些残酷的爱情 那些现实
如今 惟有想象浪漫的死亡
这成了我们 唯一的权利
想想被X光一遍遍射伤的五脏六腑吧
曾经经历的屈辱也许正是将要遭受的屈辱
不仅仅是践踏 连根都在随风飘摆
我们找谁去算命 又如何把一快快剩下的骨头
当上上签
好在我们自己的骨头还完好无损
但无论到了哪朝哪代
山脚下发现一堆大大小小的骨头
能说明什么
没有人会关心我们是谁
尤其是我说的我们
仅仅是一个前朝诗人
和他的一条爱犬
“铁证”
1963年10月27日
是我的生日
但一张被村干部后来随意填写的身份证
硬生生改变了我的属相
这真是生命中百口莫辩的一处硬伤
我不想年轻一岁 更不需要晚退休一年
我只想活得来路清楚
做一只真实的兔子
而不是一条虚妄的龙
相信许多现在还不想说清楚的事儿
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惟有我的年龄 那些曾用过的护照保险单病历本
以及学生证工作证驾驶证死亡证
所有的伪证
都将成为“铁证”
回家
没做过父母的人 惶惶不可终日
年复一年地在路上——回家的路
而所谓的回家 就是不停地
来来回回 这符合一个孩子的天性
血浓于水却无话可说
这恐怕是父母和孩子们都老了的缘故吧
清明的细雨中 我看见年近八旬的父亲
仍和我一样 佝偻着
跪在祖父的坟前磕头
再想想自己 最终也要和烟波浩渺的往事一起
安卧在这一撮黑土里
这就是我的家 我的每一个家人的家
世上所有人的家
忽然夜半醒来 被独坐床前的母亲
吓了一跳 母亲的眼神
犹如五十年前 看自己怀抱里的婴儿
这一刻我暗自庆幸 到了这把岁数
父母依然健在 自己仍是一个
来路清楚的人
写在辛亥革命纪念日
一些词 和岁月
现在只有怀念的份了
比如志士 比如革命
与一个好的时代相遇是多么幸运
只要冲天一怒 就可以歃血为盟
而我的肝胆 早已成碳
即便是跳楼 也要自己盖
时间高高在上
一层又一层
石头的分量已经足够
被磨损的事物
会渐渐露出 光秃秃的本质
唯有改变不可改变
想要看一看风景以外的东西
也不用再麻烦这个世界了
即便是跳楼 也要自己盖
“写于斯德哥尔摩”
去瑞典写首诗
是件重要的事儿
写不出来没关系
那就回来写
不管在哪儿写
都“写于斯德哥尔摩”
在树与树之间荒废
四十年前 我在国家的北边
种下过一大片杨树
如今她们茂密的 我已爬不上去
问村里的大人或孩子
已没有人能记得当年
那个种树的少年
四十年间 树已无声地参天
我也走过轰轰烈烈的青春和壮年
写下的诗 赚过的钱 浪得的虚名
恐怕没有哪一样 再过四十年
依然能像小时候种下的树一样
即便是烟消了 云也不曾散
于是 四十年后
我决定躲到国家的南边儿继续种树
一颗一颗地种 种各种各样的树
现在 她们有的又和我一般高了
有时坐在湿润的土地上 想想自己的一生
能够从树开始 再到树结束
中间荒废的那些岁月
也就无所谓了
2014.05.03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 子(相思枫叶丹)
主 编:王跃强
编 委: 雪 儿 河汉女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作家名录:文学沙龙作家诗人名录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两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发表后第四天结算,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